中國人賦予馬匹神聖的力量和非凡的素質,例如︰意識和感覺。
自古到今,這都透過藝術世界表達出來。而馴養野馬更是人類歷史中經常出現的話題。
北方游牧民族的祖先慣於將馬與神龍混為一談,使馬變得更加神聖。由於馬是一種陽氣十足的動物,所以被認為有起死回生的力量,適合作為陪葬品。
在那個遠古時代,曾有一種以大量馬匹作陪葬品的制度,這也不足為其,他們甚至會以活人陪葬。公元前384年,秦國君主秦獻公廢除活物陪葬﹝人或動物﹞制度,並以雕像取而代之。這是中國文明上的里程碑。百多年後,馬匹出現在藝術舞台上。秦始皇﹝第一位皇帝﹞的陵墓中擺放了千千萬萬的兵馬俑,成為雕刻史上前所未有的事。
1970年代,經過一輪挖掘,估計有大約1000個秦始皇兵馬俑出土。其規模之大,足能描繪戰場上的實況。此外,這是史上唯一按照實物大小製成的陵墓陶俑,而戰馬則是這個世界奇蹟的重要部份。
一如其名,天馬指來自天上的馬。對漢朝的人而言,上天是全能、全知,甚至擁有人類意識、情緒和感覺的。當漢武帝為自己的馬取名「天馬」時,便賦予了他屬天的個性。天馬神駿所擁有的神聖力量和探索精神,成了中國藝術常用的主題。
康熙皇帝﹝1661年至1722年﹞喜愛西方耶穌會士的繪畫技巧。來自那不勒斯﹝Neapolitan﹞的意大利耶穌會士郎世寧﹝1688年至1766年﹞,原名Giuseppe Castiglione,是深得康熙皇帝賞識的畫家和建築師,更成為效命清朝的宮廷畫師。大約40歲時,Castiglione在中國完成了他最早期的經典之作「百駿圖」﹝1728年﹞,將馬匹的性格描繪得栩栩如生。他的畫作既有一種立體效果,又重視寫實,將背景準確細緻地呈現出來。
畫中馬匹的姿態、表情、角度和動作各異﹝例如︰嬉戲、喝水﹞。他以注重光暗效果的中國工筆技術﹝以亮麗色彩細緻地如實作畫﹞,按照原稿在絲綢卷軸上作畫。他在馬匹身上添加的色彩,產生一種立體效果,將中國畫作的寫實程度提升至前所未有的境界。
徐悲鴻是20世紀中國最著名的畫家,他曾在日本和法國學習美術。自小便喜愛畫馬的他,其藝術生涯以馬畫為主,但卻從未因為政治目的而作畫。徐悲鴻筆下的馬生氣勃勃,且帶點端莊文雅的感覺,是超現實的作品。這些馬匹象徵著自由和即將甦醒的中華民族。
中國的馬畫,反映着大自然、人類和馬匹在中國文明發展中錯踪複雜的關係。同時展現了數千年來整個中華民族的情感。
|